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台北好好笑之華山車站

華山車站落成於1937年,初時稱樺山站,1949年始改稱華山,為專辦貨運的車站,由於肩負台北車站的貨運業務,故有著龐大的站場,有點像是新竹車站與竹貨的關係,在當年算是台灣貨運業務的樞紐。1986年7月21日起,因配合台北段地下化工程而裁撤。雖然被裁撤,原來站場的腹地曾被用來堆放物料,一直被圍籬圈出一塊神秘地帶,直到前些年,華山藝文特區的設立,這塊區域也逐漸開放,成為台北市中心的一大塊空地。

對這個地帶一直有著一股好奇心,因為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的進行,在台北市可以看到的地面鐵道遺蹟已經越來越少了,這裡就是其中一塊,尤其是在目前市民大道南側,在林森北路與新生高架中間,還可以看到神秘的地下段出口,而在大空地的西側,座落在林森北路旁的一棟不起眼的水泥建築,就是華山車站。


這華山車站有什麼特別的呢?它已經是台北市目前殘存最後一棟日據時期建造的火車站了,本期(No.194)的鐵道情報有特別為華山車站做了個專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這樣一棟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沒想到主管的台北市文化局一點也不重視它,雖說它沒有像新竹車站那種華麗的風情,也沒有保安車站的木造古樸特色,但它矗立的這73年裡,跨越日治及光復後的年代,也躲過二戰的空襲砲火,再加上它已是台北最後一個尚存的老車站建築,怎麼看都有歷史保存的價值。而且當年的缺乏遠見,已經讓木造台北後站付之一炬,淡水線的新北投車站流落異地,現在北投地區的居民想要把新北投站買回來,人家都還不肯放手呢,怎麼可以再不善待這最後一個老車站呢?

不過,現實的情況是,有人發起搶救華山站的活動,有人則是覬覦土地開發的龐大利益,保存及拆除的兩造勢力都有,台北市文化局最後居然以他們自組的專案審查小組,對華山站做出了不指定古蹟不登錄歷史建築的決策,同時也做出這樣的指示:

 "未來本區進行整體規劃時,請規劃單位將華山車站的歷史元素(如鐵軌, 月台)等意象,納入設計考量,以展現本區之歷史意義。"

這段話的內行人解讀就是--拆了它,但是會另外搞一個有火車意象的東西讓後人記得,就像是把人殺了後再放一個墓碑寫上墓誌銘供人憑弔一樣..

關於類似的意像再造最可笑的例子就是台北的後火車站懷舊廣場,明明後火車站是緊鄰第六月台,偏偏它就要搞出個第二月台跟第三月台放一起(啊是哈利波特看太多了嗎?想學人家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嗎?),月台旁還停著一台從來沒來過台北的火車"大模型", 這是哪門子的意象啊?(好歹也放一台除役的DR2400藍寶寶還比較合理些) 真不知道規劃者在想什麼。 

以現在的華山站為例,這裡最佳的歷史元素就是華山車站,沒有什麼更好的可替代(除非你打算把新北投車站買回來擺這邊) ,結果,在市府的方針下,華山站變成了這樣..


花枝招展的華山站, 完全看不出來到底鐵道意象在哪裡

華山站的貨物月台, 2008年底前去探訪的樣貌

現在月台大半已經被圍了起來

圍籬裡不知道又要動什麼把戲了

2008年探訪時尚存在的小道班房

華山站還算有特色的牛眼窗, 裡面已經被封死了

林森北路側看的華山站站房

完全搞不懂看板上的主題跟鐵道意象的關聯性

若要說這一兩年內對台北的過往記憶殺傷力最大的事件,大概就屬花博的週邊破壞建設,以及市府大力推行的台北好好看活動了,只是這個好好看往往都是膚淺的做為,許多看來缺乏遠見且急就章的改造毫不留情的在各個老建築間大刀闊斧,說是好好看,許多看來都變成了好好笑(有人更狠的直接說好好"幹"), 華山車站,不知道能不能逃得過這波"好好笑"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