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新聞] 台鐵藍皮車重現花東縱谷

作家劉克襄請命 台鐵藍皮車重現花東縱谷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東—花蓮隨行採訪報導】 2011/1/21
上午八時不到,一身勁藍的R101柴電機車牽曳著五節藍皮車廂早已等在台東站蓄勢待發。曾乘載無數台灣人記憶的藍皮車,昨天以懷舊觀光郵輪列車之姿重回花東縱谷。讓藍皮車「重生」的作家劉克襄成為它的首批旅客,隨車迎向太平洋的風與過往的美好記憶重逢。 

去年底台鐵改點,原打算讓藍皮車消失於花東縱谷。在劉克襄的請命下,台鐵決定保留。就在油菜花盛開的一月裡,台鐵規畫了「花現東風‧情定縱谷小站之旅」,已不再年輕的藍皮車帶著老朋友、小朋友悠哉造訪花東線的秘境小站。

第一站就來到了劉克襄筆下「傳說中到不了的車站」山里站。這個恬靜的花東小站,因突然湧入的大批旅客而熱鬧了起來,連車站養的兩隻貓、三隻狗都躲開。 

山里站長吳振鵬說,「站狗」很聰明,「如果旅客沒買票,牠會追著叫,所以我們都不用怕逃票」,山里站的員工每月固定「扣薪」三百元,當成牠們的「養育費」。 

同行的作家焦桐、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廖玉蕙及詩人楊澤,一下車就直奔車站旁觀景台,尋找被劉克襄寫進書裡的旅人留言:「我們不是說好了都不會分開嗎?到現在呢?我一個人好寂寞,想哭!」的解說牌。沒想到,那段淒美留言已杳然。 

藍皮列車搭載著旅人繼續北行,沿途經富里、大禹、三民,在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溫柔的懷抱中,綿延不絕如黃色地毯的油菜花田在眼前鋪展開來。 

劉克襄回憶,十八歲要從台中北上求學的那年夏天,他去探望晚年因青光眼而失明的祖父,「以後不能每個月來看你了」;那天,他陪著祖父從台中到彰化,坐的就是藍皮車,祖父要他把窗戶打開,並要劉克襄代替他的眼睛描述沿途風景,「火車的車窗能打開才會發生很奇妙的事」。 

火車停靠大富站,月台上出現了客家阿嬤呂平妹賣起客家粽及菜包,旅客打開粽葉,粽香瀰漫月台。過去大富站有許多列車停靠,車站附近的客家媽媽會在月台上賣自製的米製品。但隨著人口外移,停靠的列車愈來愈少,在月台上叫賣的場景已不復見,這回也跟著一起重溫舊夢。 

火車就在靠近花蓮站不遠的干城站停了下來。這個早已廢站十多年的車站,月台上站滿了人,穿著阿美族服飾的族人拉著歡迎的紅布條,吉安鄉長黃馨夾雜在上百名自發前往的村民中。 

新聞來源: [聯合報]


* * * * * * * * * * * *
車站叫賣聲 在地的熱情 旅人感動滿行囊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花蓮報導】
結束了藍皮車觀光懷舊之旅,旅人的行囊裡多了滿滿的感動。作家劉克襄說,要看六○年代的福爾摩沙,就是要到東海岸來。台灣有世界上最便宜的火車旅行,搭火車才能感受台灣人的真誠與善良;他很期待台鐵能與觀光局結合,將藍皮懷舊觀光列車推展到國際吸引外國旅客。 

這趟旅程中大富站與干城站特別讓劉克襄感到台灣土地的生命力。他說,到了大富站「大家都很興奮」,因為有客家阿嬤賣客家菜包,還有幾乎是全村出動盛裝歡迎旅客的干城站。 

「旅行最好玩的是會發生許多刺激的事。」劉克襄說,如果台鐵推動郵輪式列車,可以事先通知像干城站這種已廢站的車站或小站,以嘉年華會或市集,把當地產的雞鴨蔬果都擺出來賣,「如果郵輪式列車能玩成這樣是一種創意」,也會是很有內涵的鐵道文化。 

他也建議,藍皮車不必從台東開到花蓮「太長了」,可以選擇「台東至玉里」等只到南花蓮的開法,玩法組合會有更多種。 

「一個城市沒有故事,就算有一○一,也不是頂尖的城市,」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廖玉蕙說,有故事的鐵道一定是吸引人的鐵道。 

美食作家焦桐則期許台鐵能變成「行動中的好餐廳」,他也忍不住抱怨,在台灣「吃不到好吃的鐵路便當!」在他心中,台東站的月台便當應該是池上米做的,到了花蓮,便當裡該有曼波魚,「不應該全台灣都是排骨便當」。他以日本鐵道為例,日本車站便當都有其特色,他在每個車站都會買兩個便當,「我總是吃太飽」。 

新聞來源: [聯合報]

* * * * * * * * * * * *
花東的油菜花開了耶!!
可惜上個月去時都還沒看到, 現在要拍此景真的只能等特別列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